阅读历史 |

贷款武圣 第320(1 / 2)

加入书签

不过如此,永昌帝也不打算下嫁公主了。

皇室,也要有皇室的威仪。

但此子不过二十,便急不可耐,由此可见也是好色之辈。

这就让永昌帝放心了。

不怕人有缺点,就怕人没缺点。

你一个武将,既不贪财、也不好色、更不滥杀。

你想干嘛?

“韩庶人之女,前清宁郡主,在新阳和杨氏嫡女一同被俘了吧?就赏赐给郑均为婢,表彰其为国尽忠之心。”

永昌帝随口说着,将自己的侄女许了出去:“赏黄金万两,御马监那匹叫‘逐月’的雪马不是没主人吗?一同赐予郑均吧。”

虽然在血脉上是侄女,但叛乱者的女儿,已经被踢出了皇族序列之中。

不过就算被踢出去了,毕竟也是姓李,难以处置。

总不能真留在宫中刷虎子吧?

如今正好有郑均这个‘勇猛过人’的忠臣在,既如此,那就许出去便是,也安心。

所谓为奴为婢也就是个名头而已,实则是赏为妾室。

至于杨氏嫡女?

顺手的事儿。

蔡抗没有说话,很是放心。

郑均与杨氏有血海深仇,至于韩庶人的清宁郡主更是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。

这两女,对自己的孙女没有任何威胁,纯玩物,许了也是无妨。

不过就在此时,舒卫渊忽然张口道:“陛下,郑郡守用兵如神,既如此,不若令郑郡守全权负责岚州事宜,以免房氏会兵。”

“房冀虽是通窍巅峰,但也只是通窍巅峰,尚且未曾踏足元丹,令郑郡守应对,足以周旋,岚州方面压力便全失,届时陛下可悄悄派遣末将或者蔡节度使、越王换将,一举斩杀房冀,拱卫京师。”

舒卫渊的话语十分冷静,而永昌帝深以为然,当即张口道:“来人,拟诏。”

“朕闻褒德旌功,圣王之弘制;崇勋懋赏,盛世之典章。康乐郡守郑均,器宇轩昂,韬钤夙蕴。镜渊之役,秦军二十万压境,势若摧城。卿独领五千精骑,夜衔枚而渡险,晨分阵以合围。铁骑所向,斩敌首如刈草;玄甲所临,破坚阵若裂帛。三军为之夺气,列郡因之解悬。此等殊勋,实冠群僚!”

“今特晋卿为博州行军道大总管,总制九郡军务,赐双旌双节;兼领平岚州叛乱大都督,准开府建牙。功可封侯,食邑千户,世袭罔替。望卿克绍忠勤,早清叛乱。其勉旃哉,无负朕心!”

“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”

说罢,永昌帝顿了顿,略微沉思片刻后,再度张口道:“至于这爵位,便改直隶恒顺县为定秦县吧。”

“爵封,定秦侯!”

突破通窍三境,博州行军道大总管、岚州大都督、定秦侯郑均!

永昌朝廷的声势虽然大不如前,但毕竟也是中原正统,永昌帝的诏令下达,自是布告天下。

尤其是在永昌帝刻意为之的情况下,更是很快就朝着大江南北传播了过去。

而传输信息也是有时效性。

康乐郡郡守府中,郑均并不知晓自己已经在永昌帝、秦王那里挂了号,他还在令冯贺这个监军修书报功,刻意夸大其词,报了个杀两通窍斩首三万、俘虏六千,溃兵不知几何呢。

斩首三万,足够牛了,一定能让永昌皇帝眼前一亮!

郑均在心中想着。

自镜渊之战后,已经过了六日。

这六日来,倒是没什么大事。

只是将这些俘虏妥善押送回了博州康乐郡罢了。

来时只需一二日,归时则需六七日。

毕竟是押送俘虏,一旦速度快了,很容易出现俘虏溃散,从而冲散军阵的情况,尤其是郑均只用了两千一百人运送四千五百多的战俘。

这可直接是一倍人,而且不少战俘还是都有战斗力的。

而对于郑均的命令,冯贺自然不会拒绝。

冯贺乃是神武年间的进士及第,文采自是过关,他立马便挥毫笔墨写了一篇战报。

不过当他写完,亲眼见到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迅速行离之后,倒是心中多有忐忑不安,不由低声询问郑均道:“将军,如此夸大战果,是否有点……”

当然,冯贺也不是纯洁的小白兔,什么都不知道。

他自然是知道谎报军功这种情况。

但是,

这次谎报军功的对象,可是皇帝陛下啊!

冯贺胆子小,顶多倒倒信息差,欺骗皇帝还是头一次,这能行吗?

“不谎报军情,怎么升官发财?怎么骗军功、骗丹药、骗银子、骗粮草?”郑均似乎对此事并不是十分担忧,而是直接张口说道,“大家都在谎报军情,你不谎报岂不是说明你不重要?”

没有杀良冒功、吃空饷、喝兵血,是郑均最后的温柔。

而且相比于某些明明败了却说自己赢了的将军,郑均稍微起码还赢了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