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贷款武圣 第104(1 / 2)

加入书签

没有人,会拒绝自己变强的。

尤其是这些前来参军的乡县子弟。

毕竟能够在军中入职,大部分人的家中都是不怎么富裕,学不起强悍武学。

入了军中,军中传授的‘聚气功’和‘枪林刺’,已经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了,而如今郑均传授了踏浪刀,更是让他们陶醉万千。

毕竟踏浪刀,可比那什么狗屁枪法要强悍许多。

郑均望着踊跃求学的兵卒们,不由点了点头,开始挨个进行解答。

同时,他也要干一件别的事。

采购宽背大刀。

黑山卫日后的军需,需是这种大刀了。

长枪可以防备骑兵,结成军阵,可挡骑兵突进。

但黑山县多是山地,骑兵只有在部分时间有用。

而黑山县的交战,要么是守城、要么是进山剿匪。

因此,使用宽背刀,自然是有不小的作用的。

而且,郑均的想法也不仅如此。

唐代,有陌刀队。

一刀下去,人马俱碎。

而这宽背大刀,其实更像是加强版一些的陌刀。

只是手柄短了一些。

无所谓,郑均采购的时候让他们加长一些便可。

能起到差不多的作用,只不过在这个玄幻世界,虽然加强了陌刀队,但对手的骑兵也是加强,具体如何,还不好说。

但郑均觉得,应该比老套的长枪前抵要有用一些。

而加长手柄,让宽背大刀做到如同陌刀一般的形式,对原本的踏浪刀法并无半分影响,不似郑均这般,改变巨大。

而郑均现在用起来已然是游刃有余。

毕竟踏浪刀法已经圆满,无论是用什么刀,甚至用剑,郑均都能随意施展出踏浪刀法的真谛。

而对于兵卒,他们没有‘大道武书’,郑均也不指望他们能够大成、圆满了。

可以精通,就已经足以应对不少问题了。

杨俊站在一旁,望着踊跃的县兵们,眼神流动,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而蔡勋也是在兵马司朝着校场望去,望着满场的兵卒齐齐称呼‘郑师’,仿佛将这朝廷的兵马司变成了郑均自己的兵马司,不由笑了,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笑容。

“郑三郎如此,大事可成!”

蔡勋在心中想着,同时也来回踱步,思考问题。

郑三郎,能度过那沧海派元一真人的这一关吗?

作为蔡家子弟,蔡勋自然明白家族用意。

和郑均想的一样,一次考验。

自家九妹蔡安筠之所以在外瞎胡闹,一方面是她从小最喜那些江湖故事,此番入了‘江湖’,当然要行侠仗义,当个女侠。

另一方面就是家族也是有意不让她去。

每次当蔡安筠想要去黑山县的时候,立马就有一件事情爆发,需要她这位女侠主持公道。

于是,她也只能留在当地,解决当地的纠纷。

蔡勋也很清楚,家族这一举动要做什么。

没时间了!

神武皇帝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儿,上个月神武皇帝除却下诏,令齐王持尚方剑,平定天王山,又令兵部尚书,通窍巅峰的林伯渊总督宣州兵马,剿灭流窜的贼寇大义王张本功。

除此之外,神武皇帝本人甚至还亲自御驾,往岭南诸州而去。

意图很明显,就是要去针对南方的元丹武圣家族,陈氏。

这陈氏,虽然与当时南楚皇族的姓氏相同,但并非是分支。

也未曾参与谋逆。

毕竟陈乃南朝大姓,同姓也是十分正常。

有这些消息可以作证,神武皇帝现在也是十分忧虑,担心山陵崩后,大周朝廷去处。

一百余年前,神武皇帝便开始谋划,将自己早夭的几个皇子后裔分封到诸州下面的郡中坐镇。

例如这博州的长阳郡王李佑,便是神武皇帝已故第二子的四世孙,也就是神武皇帝本人的五世孙。

封在长阳郡,有整个郡的食邑。

这长阳郡王不能直接插手长阳郡的治理,但长阳郡的税收,则是尽数归于长阳郡王。

除此之外,长阳郡王还有三营的兵力。

分别是左营、右营、和中营。

每营一千八百人,乃是极为强悍的武装力量。

神武皇帝这千年以来,共有二十八子。

只不过陆续凋零,早年那些未能凝聚元丹的儿子,早就已经寿终‘早夭’。

而在三十余年前,神武皇帝便陆续将除却太子之外,其余诸王分封各地,震慑四方。

齐王,封在青州,防备青州豪强。

秦王,封在西北,守住帝都门户。

楚王,镇守南疆,警惕南妖庭与南方世家合作。

燕王,立于云州,云州有三十万边疆将士,同时直面北妖庭与北戎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