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(1 / 3)
&esp;&esp;说罢,也不等两人再多言谢,刘管家拱了拱手,便转身离去。
&esp;&esp;他步履轻快,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巷口。
&esp;&esp;夕阳的余晖落在那沉甸甸的蓝布包上,也落在赵铮和阮玲珑紧紧相握的手上。
&esp;&esp;一股巨大的暖流冲散了连日来的阴霾。有了这二十两,加上他们手头的积蓄,五亩良田,终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。
&esp;&esp;几天后,镇郊小河湾旁,五亩平整的上等水田正式易主。
&esp;&esp;田契上,工工整整地写着阮玲珑的名字。
&esp;&esp;深褐色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特有的清新气息。阮玲珑站在田埂上,深深吸了一口气,胸腔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。
&esp;&esp;这里,将是她对抗干旱,培育希望的战场。
&esp;&esp;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赵铮小心呵护、深藏异能的弱女子。
&esp;&esp;阮玲珑褪下了相对干净的细布衣裳,换上了和王婶一样浆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长裤,裤腿利落地挽到膝盖。长发用一根最普通的木簪牢牢绾起,露出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脖颈。
&esp;&esp;天蒙蒙亮,当赵铮推着肉摊车吱呀呀地驶向东市口时,阮玲珑已经扛着锄头,挎着装满种子的竹篮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属于她的五亩实验田。
&esp;&esp;肉摊的生意,彻底交给了赵铮一人。
&esp;&esp;他挥刀割肉,收钱算账,招呼熟客,忙得脚不沾地,心里却无比安定。因为他知道,他的玲珑,在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,正播撒着关乎未来的种子。
&esp;&esp;阮玲珑很清楚,异能是她的底牌,但真正要种好地,离不开世代积累的农桑智慧。
&esp;&esp;她雇了三位在平安镇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,陈伯是良田前东家老孙头推荐的,还有精于土壤调理、沉默寡言的李伯,以及熟知本地节气和虫害、性子爽利的张伯。
&esp;&esp;“三位叔伯,这块地,我想试试不一样的种法。”
&esp;&esp;阮玲珑没有半分架子,她指着划分好的不同区域,语气诚恳,“这一亩水田,用咱们镇上最好的谷种,按老法子来,该怎么侍弄就怎么侍弄,就当是‘对照’。”
&esp;&esp;对照这个词让三位老农面露茫然,阮玲珑连忙解释道,“就是用来和别的地块比一比,看看新法子到底好不好。”
&esp;&esp;她又指向旁边的水田,认真道:“剩下的四亩,用我带来的种子,按照我的方法来播种。”
&esp;&esp;阮玲珑拿出自己用异能催熟,又经过严格筛选的谷种,种子颗粒饱满圆润,金黄透亮,看得三位老农啧啧称奇。
&esp;&esp;“下种前,我想请李伯帮着看看,这水田里要不要加点肥料?”她拿出自己用厨余垃圾、草木灰、河泥混合堆沤的肥料,气味并不好闻,却带着一种肥沃的生机。
&esp;&esp;李伯蹲下身,抓了一把自制肥料,然后在粗糙的手掌里细细捻开,又凑近闻了闻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。
&esp;&esp;“东家,你这‘肥’……有点门道。我估摸着是烂菜叶子、烂果子混了草木灰,还掺了河泥?劲儿足,就是得沤得透透的,不然容易烧苗。”
&esp;&esp;阮玲珑眼睛一亮,连连点头:“李伯说的是,我记下了!您看这配比行吗?还有没有要改的?”
&esp;&esp;李伯朝阮玲珑竖起大拇指,表示这个配方暂时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。
&esp;&esp;时节已经来到6月中旬,其余水田的晚稻都已经播种下去,老孙头因为计划投奔儿子,所以家里的水田还空着。
&esp;&esp;“三位叔伯,你们各家的稻谷种子在育苗前,会先晒两天吗?”阮玲珑问道。
&esp;&esp;“稻谷收进粮仓之前都是晒透了的,自然是拿出来就用了。”陈伯奇怪地看向阮玲珑,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门道不成。
&esp;&esp;阮玲珑点了点头,继续解释:“播种前选晴天晒种两天。可打破谷种休眠的状态,增强种子活力,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。就好比你们刚睡醒午觉,是不是没啥气力,干活也软绵绵的,这是一个道理。”
&esp;&esp;三位老农听得直点头,没想到这个丫头还真有点本事。
&esp;&esp;紧接着,阮玲珑和他们一起对谷种进行选种、浸种、催芽。双方一边劳作,一边相互学习,倒是彼此都受益匪浅。
&esp;&esp;等待谷种长出秧苗的时间里,
↑返回顶部↑